干旱区山地-绿洲-荒漠系统的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与供需平衡研究:以温宿县为例

  • 摘要: 温宿县作为塔里木河流域上游典型的山地-绿洲-荒漠分布区及农牧结合县域,其生态系统服务(ES)演变过程能够为干旱区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本文基于2000-2020年五期土地利用遥感数据,运用当量因子等方法分析温宿县ES供需时空演变格局及各类ES权衡与协同关系,并借助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方法,剖析ES供给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温宿县ES供给能力呈下降趋势,降幅达46.53%,水域与草地退化是其下降主导因素;(2)ES供给能力空间分布呈山地高,绿洲次之,荒漠低的格局,气候、海拔自然因素是影响其空间分异的主控因子;(3)ES之间的权衡关系逐渐增强,主要表现在食物、原料生产与水资源供给、水文调节及气候调节等服务功能之间。(4)ES供需失衡状况逐渐加剧,高需求区主要集中于南部平原灌区且不断扩张,供需赤字区逐渐向北部山区延伸,水域与草地的退化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山地保育、绿洲优化、荒漠修复的分区治理体系,以期为西北干旱区及类似县域的生态管理提供参考。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