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流域丰溪河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摘要: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维持者,常作为水质污染及水体富营养化的指示生物。本研究于 2023 年 6 月对丰溪河上游开展野外调查,通过测定水体理化性质并分析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探究其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调查共采集到 24 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分属 2 门 4 纲 8 目 14 科,其中节肢动物门 9 种、软体动物门 16 种,且软体动物门生物量显著高于节肢动物门(P < 0.05)。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空间差异(P < 0.05),Y1-Y5 采样点的物种数和丰度均低于 Y7-Y9。各采样点丰度范围为 0~1018 ind/m2,生物量为 0~751.04 g/m2,优势种包括细足米虾(Caridna nilotica gracilipes)、方格短沟蜷(Semisulcospira cancelata)和韩蜷(Koreoleptoxis terminalis)。同步监测的水体理化指标显示,水温为 20.6~27.5 ℃,pH 值 7.46~8.68,总氮 1.06~2.06 mg/L,总磷 0.03~0.10 mg/L,高锰酸盐指数 2.21~3.26 mg/L。多样性分析表明,Margalef 丰富度指数空间变化显著,而 Pielou 均匀度指数、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和 Simpson 多样性指数波动较小。相关性分析证实,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和丰度与氮磷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多样性与 pH 值、水深呈极显著负相关(P < 0.01)。RDA 分析显示,环境因子对生物量和丰度的解释率分别为 83.08% 和 76.27%,其中总氮、硝氮、亚硝氮、水深、ORP 和 pH 值是影响底栖动物分布的关键因子。本研究阐明了丰溪河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的环境驱动机制,为流域生态保护与水质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