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东麓酸枣灌丛植物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研究

  • 摘要: 酸枣是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一种重要植物,研究其群落植物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对干旱半干旱区生态保护和恢复至关重要。本文利用样方调查、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Spearman分析、RDA分析等方法或手段,对太行山东麓的野生酸枣灌丛的植物α、β多样性空间特征及其驱动因子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太行山东麓野生酸枣灌丛物种科属组成调查记录灌木10科11属20种;草本植物21科38属64种。(2)α多样性方面,灌木植物Shannon指数与Margalef指数空间分布规律表现为南北段较高,中段较低。草本植物Shannon指数和Margalef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与灌木植物一致。灌木植物与草本植物的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均无明显空间分布特征。β多样性方面,中段地区的灌木植物物种组成与其他样地的相似度最高,南段地区的草本植物物种组成与其他样地相似度最高,Jaccard指数与Sorensen指数空间分布规律一致。南段地区的灌木植物空间更替速率最快,草本植物更替速率无明显规律。(3)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发现中段地区土壤有机碳,全氮,含水率较低,南北段较高,土壤组成以粉粒为主。(4)环境因子对植物α多样性指数的总解释率为60.58%,解释率显著的因子为土壤粒径(14.30%)、土壤密度(11.20%)、土壤有机碳(11.00%)、降水量(6.90%)、孔隙度(6.30%),且表现为显著的正效应:土壤有机碳与灌木植物Shannon指数、Margalef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粉粒占比与灌木Shannon指数、Margalef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年均降水与灌木Margalef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太行山东麓南北段的植物多样性较为丰富,中段多样性较低,土壤理化性质与降水对群落植物多样性有显著影响。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