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评估生草法对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园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筛选出适宜贺兰山东麓葡萄行间生草的草种。以‘霞多丽’葡萄为试验材料,在葡萄行间设置4种生草品种,分别为箭筈豌豆、红豆草、湖南稷子及黑麦草,以传统清耕为对照,研究葡萄园表层土壤特性、酶活性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生草处理降低了葡萄园土壤的pH,其中箭筈豌豆与湖南稷子降低幅度最大,较清耕分别降低了12.83%、13.40%;生草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与速效磷含量有明显提升,其中箭筈豌豆处理的效果最好,分别为9.15g·kg-1、1.64g·kg-1、19.30g·kg-1、72.61mg·kg-1。红豆草的碱解氮含量最高,为35.53mg·kg-1。生草处理增加了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纤维素酶、蔗糖酶与淀粉酶活性。与清耕相比,生草处理的真菌与细菌OTU数均升高,土壤细菌群落香农(Shannon)指数、辛普森(Simpson)指数、Chao1指数均有所提升,真菌群落无显著差异。细菌群落组成结果显示,门水平下变形菌门(26.22%-33.02%)、拟杆菌门(11.78%-16.80%)、放线菌门(9.96%-17.30%)为优势菌门;真菌门水平下子囊菌门(57.18%-85.09%)为优势菌门。冗余分析表明,土壤环境因子中淀粉酶对细菌群落结构影响显著,碱解氮对真菌群落结构影响显著。主成分分析显示,清耕、箭筈豌豆、红豆草、湖南稷子、黑麦草处理综合得分为-2.268、1.954、1.455、-0.207、-0.934,由此可知箭筈豌豆处理效果最好。综上所述,贺兰山东麓葡萄园行间生草对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具有一定改善作用且生草增加了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并不同程度改变了细菌与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其中种植箭筈豌豆与红豆草对土壤影响较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