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粪再生垫料生产过程中理化特征、致病菌变化及抑制探究
-
摘要: 深入了解牛粪再生垫料生产过程中物料理化性状变化特征、致病菌丰度变化特征以及探究漂白液与生石灰的添加处理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效果,可为养殖场合理应用牛粪再生垫料提供数据支撑与理论依据。本研究基于滚筒好氧发酵工艺中牛粪转化为再生垫料的过程,通过平板培养法,对生产过程中滚筒内不同位置上的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克雷伯氏菌的数量、垫料理化特征进行测定,并确定漂白粉与生石灰最佳添加量。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和链球菌与天数无显著相关关系,出料口各项致病菌指标整体低于进料口,说明滚筒高温发酵(60-75 ℃,12h以上)垫料再生系统对抑制病原菌有显著的效果;再生产后垫料pH在7.5~9.0之间,物料灰分、总碳、总氮在出料口均呈下降趋势,符合实际发酵规律;不同消毒剂添加浓度处理下病原菌抑制规律一致;漂白粉和生石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细菌、克雷伯氏菌和链球菌的繁殖达到抑其生长的效果,其中3‰浓度的消毒剂抑菌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可为牛粪再生垫料的高效资源化与养殖场安全利用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