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野生动物多样性本底资料调查是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的前提,也是评价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重要手段之一。福建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武夷山脉最南端和南岭山脉最东段,动植物区系组成具有典型的过渡地带特征,生物多样性资源非常丰富。为了解该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资源现状,2022年9月至2023年10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该保护区全域的大中型兽类和地栖性鸟类进行监测,按照1 km×1 km的网格共布设181台红外相机,累计60901个相机日,共获得独立有效照片43888张,其中兽类13961张,鸟类16482张。共鉴定出兽类4目11科17种,鸟类12目26科62种,新增保护区鸟兽纪录21种。其中,3种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8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1种;易危(VU)6种;近危(NT)13种。被IUCN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3种;近危(NT)1种。6种为中国特有种。相对多度指数和网格占有率排前三的兽类为小麂(Muntiacus reevesi)、鼬獾(Melogale moschata)和野猪(Sus scrofa);鸟类相对多度指数排前三的分别是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黑领噪鹛(Pterorhinus pectoralis);网格占有率排前三的鸟类为白鹇、黑领噪鹛和灰树鹊(Dendrocitta formosae)。兽类和鸟类物种数在实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缓冲区和核心区的兽类和鸟类相对多度指数分别显著和极显著高于实验区(P<0.05;P<0.001)。日活动节律结果表明:小麂与野猪的日活动节律之间存在较高时间重叠(Δ4=0.85);白鹇与灰胸竹鸡之间存在较高的时间重叠(Δ4=0.91),预示着物种间有较强的竞争作用。调查结果反映了该保护区的鸟兽资源丰富,可为保护区制定管理策略和开展科研监测提供参考。